中国嘉德2006秋季拍卖会于11月22日至24日举行,在保持原有油画、雕塑拍卖的基础上,此次单独推出了“中国当代艺术20年”专场拍卖,涵盖了中国当代艺术领域近20年中各时期各流派的作品,凸显了中国当代艺术在艺术品投资市场上的跃进大势。
当代艺术的定义
当代艺术,显然,并不是一个容易界定的概念,其中涉及到编年学、美学时期、美学分类,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艺术拍卖机构对于这个概念在实际操作中已经使用的 既成界定。一些艺术史学家喜欢将1945年之后的艺术统称为当代艺术,显然并不准确,“二战”的结束在美术史上的影响力存在一个延迟过程,美术史实际上在 这个时期只是一个平稳的渐进和过渡,这个分类并不符合美学上的代表性。而且这种用时期来界定的方法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是不是这 个时期之后的艺术家的创作都算当代艺术?即使1945年这个时期并不准确,那么是不是艺术家在今天的创作都可以算作当代艺术?法国作家和艺术批评家凯萨琳 ·米雷(Catherine Millet)曾经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世界上很多艺术领域的从业人士,大多数人在回答中都认为,如果一件艺术品可以被认为是 当代艺术的话,那作品中的实验性和革新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一种主流的看法是,当代艺术开始于一个时间段,1960年到1969 年,在这个期间,伴随着国际主义艺术阵营的兴起,艺术史上发生了激进的变革,并逐步在西方主流艺术界获得认可并站稳脚跟。之后由这种激进的变革所引发的艺 术形式和作品,可以被认为是当代艺术作品,延续变革之后的艺术理念创作的艺术家可以被认为是当代艺术家。参照此种标准,中国的当代艺术起源于1985年到 1989年,伴随着中国的日益开放,中国艺术家对于西方当代艺术进行了全面的引进和模拟,并试图与西方的现在进行时接轨,同时,这个时期也为中国当代艺术 的崛起储备了一些必需的和关键性的人才。
萌芽:1976~1984年
1976年,“文革”结束。1979年,中国内地开始改革开放,在这种背景下,艺术也从以往仅仅为政治服务的狭隘概念中解放出来。1979年秋,“星星” 美展开幕,展出的150件作品中有油画、水墨画、钢笔画、木刻、木雕等,在艺术形式上大胆地模仿、借用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如印象派、抽象主义、点 彩派的手法。“星星”美展是上世纪80年代初对艺术“主题禁区”的第一次突破。
实际上,在“文革”后期,政治上的松动,已经开始 使一些年轻人接触到此前被严令禁止的西方艺术,特别是解放前中国最西化的城市上海。旅法美术评论家费大为先生曾回忆道:“我的父亲上世纪70年代在上海图 书馆工作,所以可以接触到一些资料。1971年进工厂之前,我一直在画画,之前画了很多印象派的东西,当时算前卫艺术了。”
从1979年到1984年,国内美术界出现了抽象热,各地的艺术家都在搞抽象。至此,“星星”美展完成了开启时代之先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一批80年代初期陆续进入各大美术院校的学生们,正在成长为在中国美术史上影响最大的运动“85美术新潮”的主力。
改革开放后,西方大量的文学、哲学和艺术等书籍被翻译进来,出版的高潮形成了整个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文化批判思潮,这些书籍对于后来的中国当代艺术起 到了重要的观念启蒙的作用。这些学生正是在这些新译的舶来读物中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及观念,从而获得新的看问题的方式。几乎所有的艺术学生当时都在拼命读 书,尤其是美术书籍和哲学书,这使“85美术新潮”的参与者有了很多共同经验。
与艺术的这场启蒙运动同时启动的还有海外留学的 热潮。80年代初,中国内地大批享有盛名的艺术家开始走出国门“淘金”,但他们在海外的遭遇并不尽如人意,当时曾经流行的说法叫做“全军覆没”。比如陈逸 飞、陈丹青为代表的一批人,他们都出去过,除个别外,他们最终选择回归,因为他们进入不了西方的环境,而且确实在艺术上也没有什么进展。
缘起:1985~1989年
“85美术新潮”是一场群体运动,艺术家不约而同地出现——发宣言,搞讲座,而且超越了艺术圈子,很多群体都包括诗人、作家和哲学家。
1985年具体的展览是“青年美展”,但最重要的不是官方的这个展览,而是各地兴起的群体(80年代初出现的团体都叫“画会”,而中期出现的团体都叫 “群体”)。从1985年延续到80年代末,中国内地全境出现了上百个大大小小的艺术群体和各类艺术展览,当时比较有影响的群体包括黄永砯领导的“厦门达 达”、舒群等人的“北方艺术群体”和张晓刚等组成的“西南艺术群体”。“85美术新潮”对艺术样式的探索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是“将西方整个现代艺术重新 进行了一次演习”,从表现主义、立体派、抽象派到达达主义,以及对于装置、行为、表演等多种当代艺术形式全部进行了尝试,虽然大多属于生涩的模仿和照搬, 但这也是艺术青年在长期压抑下的一次正常且必然的历史爆发。
整个80年代“美术新潮”运动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以美术学院为中心展开 的,在某种程度上以北京的中央美院为中心。同时,八大美院之间的联系互动也非常紧密。如今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心的策展人和评论家,几乎都是中央美院的毕 业生,包括朱青生、温普林、栗宪庭、费大为、侯瀚如和尹吉男。而当时的中国美院(从前也被称为杭州美院、浙江美院)则走出一大批中国第一代最有影响力的当 代艺术家,王广义和张培力是同班同学,黄永砯、谷文达比王广义高一届,耿建翌、吴山专、魏光庆比王广义低一届。
“85美术新潮” 前期延续了“文革”时的革命和运动热情,当时的艺术家大都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当时中国艺术家虽然在最短的时间内实践了西方大半个世纪的艺术理念和形 式,但这场运动仍然是场完全与西方隔离的关门运动。艺术家对于西方艺术体制一无所知,对艺术市场更是完全没有概念。以至于在1989年2月开幕的“中国现 代艺术展”,很多艺术家在展览结束以后就走了,作品就扔在《美术》杂志社的走廊里无人认领。
实际上进入1988年,经济和商业 大潮的势头已经出现,一些参与“85美术新潮”的主要艺术家们开始有些浮躁,作品并不尽如人意,所以组织者后来将1989年的展览定位在回顾展上。“中国 现代艺术展”确实是一场当时中国当代艺术最大规模的展示,所以这次大展变成了栗宪庭所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就是整个80年代‘美术新潮’运动的总结, 英雄谱,像开劳模大会、群英会”。
双线发展:1990~1999年
1989年前后,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高潮,也是艺术家出国的高潮,至上世纪90年代初,出国的年轻艺术家至少有几千人。中国前卫艺术中最活跃的艺术家和批评家大部分已经离开了中国移居海外,在巴黎、纽约、东京等城市重新开始他们的工作。
艺术家大批出国的热潮在90年代上半期便已基本停止。由此,中国当代艺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背景下展开,90年代以后在内地出现的当代艺术主要以新一代艺术家为主,而海外中国艺术家则主要由“85美术新潮”中的“老战士”构成。
中国内地当代艺术在整个上世纪90年代的生存处境与社会地位,按照中国评论家和策展人冯博一的说法为“地地下”。意指中国内地当代艺术相对西方所谓的 “地下文化”还要更“地下”,不仅组织零散,也更不为人理睬和了解。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当代艺术在本土没有任何关注和支持的情况下,反而是西方提 供了其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展示舞台和商业土壤。整个90年代,波普艺术和顽世现实主义当道,很好地说明了中国艺术家商业意识的延续和发展。另外,国内行为 艺术家在这段时间群体性的爆发引起了圈内和更多民众的话题性关注。而留在国内参加了“80年代美术新潮”的艺术家,长期潜伏,这段时间几乎淡出了人们的视 野。
可以说几乎整个90年代,都是“海外兵团”的活跃期,他们通过一系列带有集体主义色彩的群展,成功树立起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 艺术界的形象。尤其在1999年开幕的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上,蔡国强获得了威尼斯双年展的最高奖——国际奖,黄永砯是代表法国参展的仅有的两位艺术家之 一,而陈箴入选大展的作品也极其引人注目。也是在这一年,谷文达的作品上了《美国艺术》的封面,徐冰获得了美国文化大奖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Award)。
海内外同热:2000~?
中国国内当代艺术的情况在 2000年前后开始出现了180度的转变。在经济起飞的推波助澜下,一些私人企业,尤其是房地产业者,成为当代艺术活动的赞助者,同时媒体也开始加速促成 当代艺术在中国社会的公开化和合法化过程。21世纪刚拉开序幕,中国当代艺术一跃成为时髦的东西。
2000年的第三届“上海双年 展”标志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大转折,这是由中国文化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国际当代艺术展。借着这次上海美术馆开幕的双 年展,海外艺术家在与中国隔离了10年之后重新回到国内工作和参展。自从2001年在柏林汉堡车站美术馆举行“生活在此时”展,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首次介入 举办海外中国当代艺术展以来,隶属中国文化部的海外国际展览中心开始了一连串密集动作,其中尤以2003年秋天在法国揭幕的“中国文化年”活动规模最为浩 大,法国在一年之内举办了至少40多个规模大小不一的联展和个展,比较大的有巴黎蓬皮杜中心的“中国,怎么样?”、里昂现代美术馆费大为策划的“道与魔” 等展览。
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之下,中国当代艺术继90年代海外军团的热潮之后,兴起了第二轮高潮,而这次的主角变成了一直生活在国 内的本土艺术家。2000年之后,同中国的经济大势一样,中国当代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上也是节节走高。如今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拍卖公司苏富比 (Sotheby)和佳士得(Christie)都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了针对中国油画的拍卖,但直到2004年,苏富比拍卖行才进行了第一场中国当代艺 术的专场拍卖。
短短2年间,艺术市场疯涨,一个个纪录被不断刷新,国人击节叫好。张晓刚的作品从2004年近百万元的拍卖价,到 今年11月27日在香港创下1800万港元的拍卖纪录;而在日前刚刚结束的“北京保利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当代艺术专场”中,北京画家刘小东的一幅长达 10米的画作《三峡新移民》 以2200万元的高价被某企业收购,再度刷新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价新纪录。
但像所有的市场一样,如果中国不再是热点,或者市场平稳之后利润下降,炒家纷纷撤退之后,我们该如何应对?恐怕那时艺术家大多已被商业洗脑,无心创作,停滞甚至倒退20年也并非虚妄之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